分享按钮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研究动态
研究活动
学术动态
培训咨询
学术通讯
商会论坛
  学术通讯
首页学术动态
高质量:民营企业发展之方向
——解读2018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 刘奇洪

转载自《 中国工商》 2018-04-12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一度春季定期召开的全国两会尤其国务院总理所作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决定了当年国家主要经济社会工作内容。由于2018年是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中央政府的换届年,这就决定了2018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既要总结过去一届中央政府的主要工作成就和存在问题,也要安排新一届中央政府主要经济社会工作方向,当然,更要计划2018年国家主要经济社会工作。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主要特征,为广大民营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五年发展证明了高质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

  十二届全国人大的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通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第一,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财政收入从11.7万亿元增加到17.3万亿元。第二,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第三,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第四,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优化、规模稳居世界前列。第五,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居民收入年均增长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第六,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

  过去五年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稳中向好;二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三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着力激发社会创造力,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四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五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六是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推动平衡发展,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加快成长;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八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九是坚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总之,近五年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适应转方式、优结构、换动力的必然选择,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为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及其外溢效应带来变数,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还有很多坡要爬、坎要过,需要应对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

  把高质量发展作为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和进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一是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三是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确保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2018年高质量发展主要安排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2018年国家推进高质量发展主要安排,主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落实“防范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第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加快动能转换,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继续破除无效供给,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

  第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

  第三,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快技术、土地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深化资源类产品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健全生态文明体制。

  第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标本兼治,有效消除风险隐患,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内控,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精准脱贫力度,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第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六,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发展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把各地比较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第七,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顺应居民需求新变化扩大消费,着眼调结构增加投资,形成供给结构优化和总需求适度扩大的良性循环。

  第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第九,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促进就业创业,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发展公平而有质量教育,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高质量是新时代民营企业发展主要方向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民营企业要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集约型增长;在优化经济结构方面,民营企业要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由高成本、低效益向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向转变;由高排放、高污染向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在转换增长动力方面,民营企业要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从生产要素投入驱动转为创新驱动。

  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既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和目的要求,以及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引导广大民营企业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意识,坚持走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第一,高质量发展是民营企业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国经济包括民营经济必须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才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是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二是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三是高质量发展解决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意味着人民生活已由“能过好”向“过更好”转变,意味着城乡居民消费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意味着市场需求开始由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满足型转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变化,这就要求广大民营企业顺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化,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意识,认真研究好市场、研究透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民营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投资结构,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第二,高质量发展是适应转方式、优结构、换动力的必然选择。工业化早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土地、人口等初级生产要素,而要保持持续增长,最终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由于这一时期的增长方式总体上是粗放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数量规模快速扩张的特征,伴随着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伴随新矛盾新问题,我国经济增长必须转向更多地依靠消费、服务业和国内需求,更多地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改进,必须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必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第三,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到来的必然选择。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数字经济也给我国带来前所未有的“生产生活大爆炸”。目前,万物“数据化”浪潮已经向我们奔涌而来,数据信息已经成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之外的“新生产要素”。民营企业通过数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机器人技术、无人驾驶技术、人工智能,努力释放经济新动能,在数字经济时代潮流中可以大显身手。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链接 | 研究所介绍 |
本网站内容未经无锡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研究所许可 不得转载或引用
Copyright www.bijia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锡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研究所 苏ICP备13047341号 你是第 个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