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研究动态
研究活动
学术动态
培训咨询
学术通讯
商会论坛
  学术通讯
首页学术动态
刘尚希:用高质量发展创造机遇
来源:《民营经济内参》08期2023-05-24 14:31
 
    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我全程参与了全国两会期间的各项议程,并在会议期间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也着重了解了全国人大代表以及政协委员所发表的意见建议。总之,我感觉这次全国两会信息量非常大,成果丰硕。
 
    学习领悟全国两会精神,要从基本逻辑入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心任务,关键词是中心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关键词是首要任务。把握了中心任务、首要任务,就抓准了理解两会精神的大逻辑。
 
    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实际上是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机遇。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即从过去靠要素投入实现的经济增长,转向有内涵、有技术支撑的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的提出,意味着传统的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只有走向高质量发展,才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所以,高质量发展是进一步创造我们自身发展机遇,实现未来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从这个大逻辑来看,今年全国两会就是为之进一步作出部署和创造条件,对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如何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如何在国际竞争中争取战略主动,是这次全国两会精神的一些核心内容。
 
    高质量发展是最大的确定性
 
    高质量发展是最大的确定性,确定性是相对于不确定性而言的。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化,不可预料的因素、事件、情况增多,很多事情无法预判,可以用高度不确定性来概括当前形势的基本特征。比如说最近“硅谷银行”事件,自媒体有各种各样的解读,有人说美国会不会像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一样开始了又一次的金融危机?“硅谷银行”是不是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有人说这是一个孤立事件,可能影响不大,但现在谁也无法确定下一步的情况。类似这样不可预料的事件,以后可能越来越多。
 
    国内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不小。虽然从 2023 年一、二月份的数据来看整体形势似乎不错,PMI 上行。但是进一步分析,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都还不景气,需求收缩压力较大。更重要的一点是供应链的冲击风险增大。最近美国全票通过的法案认为新冠的源头在中国,虽然国内还未引起过多关注,但这对于中国的影响可能非常大。从法律上认定新冠起源于中国,而不是来源于自然,意味着下一步可能要产生索赔行为。众所周知,2020 年就曾有一些国家向中国发起索赔,如果未来美国提出甚至带领其他国家一起向中国索赔,很可能就要演变成金融问题。供应链的冲击影响不仅表现在商品服务领域,还会涉及到金融领域,这个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内外因素叠加,国内可能存在通缩风险。目前 PPI、CPI等国内物价指数都存在着下行趋势,可能影响我们的不是通胀,而是通缩。一旦陷入通缩,经济形势就会更加严峻,实现今5%的预计增长目标和经济整体好转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对此,现在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分析称,用M2来衡量疫情三年来美国与中国发行的货币量,中国比美国发行的数量要多。所以,有观点提出,美国已经通胀了,中国通胀是迟早的事。而我们国家却相反,现在面临的最大风险不是通胀,而是通缩。怎么理解?按理说钱多了不值钱了,肯定是通胀,怎么会通缩了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当前投资、消费不太景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存量拖累,资产负债表的损伤未能得到弥合。资产负债表包括居民资产负债表、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三年来,疫情多次反复冲击,资产负债表是受损的。不少人提前还房贷,就是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受损了。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不是在扩表,而是在缩表,实际这也是通缩的一个重要指标。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在缩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也在缩表,哪怕央行再扩表可能还是通缩。当央行在扩表,其他的都在缩表,就意味着可能陷入到流动性陷阱,这是理论上的说法。现在我们面临的风险依然较大,因为过去几年国际供应链、疫情、“双减”政策、双控政策、房地产调控政策等影响带来的一系列风险,给企业、居民、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造成了多次冲击,资产负债表严重受损,受损之后要弥合,短期之内是有难度的,这进一步加剧了当前经济形势高度不确定的状态。
 
    如何将这种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呢?构建战略上的确定性,就要靠高质量发展。
 
    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讨论的时候专门讲到了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战略基点。同时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做了全面的阐述,讲了怎么样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讨论时也作了重要讲话,讲话的信息量很大,比如“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民营经济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这句话很有含金量,“自己人”是一个理论创新,可以把它概括为“自己人”理论。从“两个毫不动摇”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就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还可以从群众路线来领悟这句话的内涵。我们从前搞计划经济,计划配置资源,群众是没有自主权的;改革开放以后,引入了市场机制,实际上是在经济建设中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配置资源、激励群众创造财富。在革命战争年代走群众路线走的非常好,所以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执政党。改革开放以后走群众路线,发动群众去配置资源、去创造财富,这实际上就是市场经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党长期坚持群众路线,就意味着要长期坚持让群众去配置资源,自主创造财富的道路。因此,“两个毫不动摇”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
 
    从群众路线来理解市场经济、理解民营经济、理解民营企业,就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民营企业是坚持群众路线的结果,民营企业一直都会存在。所以不仅要鼓励、支持、引导,还要发展壮大。就此来说,民营企业是“自己人”,群众路线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
 
    还有一个理论支撑民营企业长期发展壮大,就是社会财富所有制形态的变化。无产阶级革命的使命是夺取政权,让无产者变成有产者。共同富裕就是让所有的  人都有产,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所有制。个人所有制就是人人占有生产资料,例如,人人都有一些存款,通过银行、金融机构转换成投资,投资变成资本,这就转换成了马克思所说的生产资料。推进共同富裕,就是让每个人都有生产资料。马克思讲的那个时代,生产资料私有制剥夺了劳动者的自主权,没有生产资料就没有劳动,没有劳动就无法获得收入。无产者变成了有产者之后,这个问题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理解马克思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一定要与时俱进,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就是让所有人富起来,而不是还保持无产者状态。
 
    从这点来看,社会财富的所有制形态在发生变化。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放到社会财富所有制形态变化中去理解,民营与国有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只是一种所有制形态的不同,并不决定经济的社会性质。国有制只是马克思设想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过渡形态,马克思设想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占有,其实质是人人占有生产资料,每个人都会因此而获得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收入扣除消费以后,剩下来的变成储蓄,储蓄转换成了投资,也就变成了生产资料,形成人人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再生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的生产资料已经逐步转变为社会所占有,纯粹的私有制已经一点点在被扬弃,只不过是通过银行、股票、债券等金融形式来实现的。
 
    关于怎么理解“自己人”的概念,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实现共同富裕,要求民营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国有企业的就业人口大概是五六千万人,全国的劳动力达到七亿多,达到劳动年龄的人口有九亿人,让大家富起来必须鼓励大家去闯、去投、去干,通过群众自己去配置资源、创造财富,共同富裕就有了可持续的机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这实际上是回答了转向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什么说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这是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条件。
 
    高质量发展是我们面对不确定性时构建的最大确定性。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创新,条件来自于开放,保障来自于改革。改革、开放、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法宝”,只要我们坚持“三大法宝”,就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高质量是相对的,没有止境。与过去相比,我国的发展质量是提升的,但与强国富民的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相比仍不够高。推进高质量发展,就要从过去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追求高速度,转向既有质的提升又有量的增长,发展要转段。发展转段以后,经济增长速度依然很重要,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一定速度中不断提升。高质量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标准是相对的,跟过去比,跟国外比,高质量发展最终体现在竞争力上。竞争力增强,意味着发展质量有提升;竞争力不够强,说明发展质量还不够高,所以竞争力(包括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是衡量发展质量的最重要指标。横向跟国际比较、跟发达国家比较,我们的竞争力水平是有差距的,毕竟我们还不是发达国家,我们的发展质量还要进一步提升。
 
    未来发展过程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和不确定的风险,我们要构建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实现我们的目标,就要一步一步地提高我们的发展质量,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确定性就更大,离目标也就更近。所以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我们要赢得未来,唯有高质量发展。
 
    企业的未来要靠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来保障
 
    国家层面需要高质量发展,微观主体即企业层面也需要高质量发展来保障。从企业层面来看,高质量发展是大政方针,也是发展的大趋势。民营企业应该抓住这个大政方针、顺应高质量发展这一趋势,如果与这个趋势相背离,企业生存都成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更要贯彻落实好国家的大政方针,顺应这个大趋势。
 
    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的需要,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高质量发展是国际竞争的底气。没有高质量,国际竞争就没有底气,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国家在大变局中掌握战略主动的一个抓手。
 
    高质量发展,既可以从物的角度理解,也可以从人的角度理解。从人类文明来看,高质量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人民美好生活的体现。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要靠更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和生态环境。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依赖于高质量的发展。
 
    从物的角度来看,我们一般理解为科学技术,高技术可能带来高质量,作为前提条件,高质量就实现了有形态的物质基础,而物的发展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最终要落到人力资本的积累。我们过去讲“人口红利”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从去年人口呈现的负增长态势来看,现有的人口数量“红利”已经消失,必须依靠人口的质量红利来实现发展,通过促进人口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人力资本积累的提升。
 
    人的高质量发展既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又是我们继续发展的目的。创新是靠人去创新,有更高素质的人,创新就有了一个社会基础;有了更高素质的人,就有了更多的创新;有了更丰厚的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的发展又能更进一步,更高质量人的发展又为更高质量物的发展创造条件,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企业对人才的渴求,反映出企业追求高质量发展开始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企业要赢得未来,就要靠高质量发展来保障。
 
    企业发展的机遇是自己创造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企业自己未来的机遇,没有高质量发展就没有机遇,就没有明天。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质量发展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机遇。机遇是创造出来的。企业要生存、发展,需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这个大背景下,需要转变一些思想认识和思维模式,重新认识和定义企业。什么是企业?具体来看,我们不能按照传统的企业定义来理解高质量发展,现代经济学对企业的传统认识是一个“经济人”,是以利润为目标的个体,传统政治经济学也认为企业仅仅是追求利润的。但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不是一维的,而是多维的,就要用高质量发展的立体眼光为自己开辟道路、创造机遇,这就要对企业重新定义。从法律意义上讲,企业一般是法人,属于权利与义务相对称的民事主体;从经济意义上讲,企业是追求利润的“经济人”;同时,企业也是“社会人”,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什么全球倡导ESG理念?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就是一个“经济人”,将“经济人”看作是企业唯一的特性,这样的理解肯定是有偏差的。比如利益相关者理论就抛弃了传统的将企业假设为“经济人”的理论逻辑,利益相关者不仅要考虑自己,还要考虑企业周围的环境、职工、供货商和顾客等方方面面,传统“经济人”概念这个概念正在改写。国际上倡导、开展的ESG理念和运动,作为一种新的衡量企业标准,要求企业披露 ESG信息,其中E讲的是环境,S讲的是社会,G讲的是治理,这三者加起来衡量的企业,将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人”,还是个社会人。也可以说,企业作为经济主体来自于社会的约束越来越多了,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在重构。
 
    我们要重新认识企业、定义企业,企业家也要重新自我认识。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对什么是企业有一个新认识,如果缺少这个新认识,我们就会陷入到传统的“经济人”逻辑中,在商言商、其他一概不管,那么,这种纯粹“经济人”企业就不合时宜了。在商应当言商,这是主业,但还要言社会、言他人,担负起社会责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6日看望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讨论时的重要讲话中也提到,民营企业家要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这表明,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人”概念。这需要重构经济学,因为经济学中很多分析与模型设计的基本逻辑就是纯粹“经济人”假设,这样的假设越来越脱离现实,现有的经济学体系和形成的观念俨然已经误导了社会,所以有些人批判传统的经济学是有道理的。新时代在重新定义企业,企业家也要重新定义自己。把市场、企业独立于社会之外的观念和方法越来越行不通了,更不用说传统的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经济学理念。
 
    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的落脚点是企业价值。企业的价值,不一定是通过财务指标衡量,比如最近香港上市改变了一个规则,提出不盈利、有亏损的科技型企业也可以上市。上市规则从看重财务利润,转向企业价值,这有利于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就像“独角兽”企业可能亏损了几年,但是风投基金仍纷纷去投,这是为什么?因为风投看的是企业未来的价值。从企业来说,高质量要落在企业价值上,而不是原子化地落在产品和服务上。如果企业有价值了,毫无疑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也是有价值的,但是,反之不一定能成立。企业追求的高质量,应是追求企业价值,这其中蕴含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文化品位。企业价值等于“经济价值+公共价值”。其中,经济价值是附加值,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是企业的基础;公共价值体现为社会价值,包括对员工是否负责,对社会是否负责,对供应商、消费者是否负责,生产的过程是否对社会友好、对环境友好等等。企业价值,应抛弃传统的仅从经济价值角度的度量,而是要叠加公共价值。公共价值可能成为经济价值的放大器,使企业价值成倍提升。高价值、高质量等于强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上也越来越明显,因为在国际贸易方面不仅要看重企业的产品、更看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ESG理念。
 
    数字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重新认识数字化。数字化时代,数据有如工业化之电力将会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数字化的发展拓展了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和可交易边界,使得在工业经济下不能交易的资源变得可交易。数字化时代也促使社会财富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共享,如私家车本来是一个消费资料,但是通过网约车共享平台,它就可以变成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界限已经不那么分明了,它可以既当生产资料,也可以当消费资料。私家车的车位和企业的仪器设备,也可以通过数字平台,让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实现共享,这实际上也是社会财富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利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数字平台的存在使得社会财富的存量得到了更为有效的配置。数字化实现了虚实融合,提供了很多可以替代简单劳动、重复劳动的工作方式,比如说元宇宙、Chat⁃GPT。工业经济是以实控实,数字经济是以虚控实。
 
    数字化是一种基本趋势,高质量的发展必须顺应这个基本趋势。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已经彻底改变了发展的底层逻辑。一是数据的所有权呈现相对化、虚拟化的特征,数据不能按照传统的所有权概念谈确权,按照传统的思维解决数据的所有权确权问题是走不通、做不到的。现在的竞争是平台生态之间的竞争,替代了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是跨代的竞争、换道的竞争,与工业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不是一个概念。二是消费者参与生产过程。行为数据、个人偏好成为了生产要素并创造价值。过去生产是生产、消费是消费,生产与消费是分离的,现在开始一体了。三是供需匹配的即时性。在数字化虚拟时空中,供需可以即时匹配,跨越了物理时空。四是数据开放是新的基本规则。企业之间、政府之间、国家之间的数据开放,成为了未来开放的一个新领域,也是一个新挑战。如何占领人类虚拟空间开放的制高点,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赛道。
 
    数字化是民族复兴的机遇,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数字化类似于我们过去的工业化,哪个国家抓住了工业化,自然会走在前头,我们的工业化落后了,所以我们国家整个就落后了。国家要数字化,企业也要数字化,数字化的一个特性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数字化的机遇我们抓住了,可能就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如果没抓住,这个机会可能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如果说工业化还有可以“补课”的机会,但是数字化连“补课”的机会都没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数字化不能慢慢来,我们要有紧迫感。所有企业也要有紧迫感,如果在数字化转型中没有跟上,意味着企业有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数字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抓住大势,顺应这个时代潮流,我们就有新的发展机遇。
 
作者:刘尚希,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成立于1993年,是在民政部登记注册、专门从事中国民营经济研究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为全国工商联。理事会员由各部委和地方工商联推荐,涵盖政商学研各界人士,包括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等。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理论政策研究、高层建言献策、政商学研交流、企业家培训、企业咨询服务等。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链接 | 研究所介绍 |
本网站内容未经无锡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研究所许可 不得转载或引用
Copyright www.bijia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锡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研究所 苏ICP备13047341号 你是第 个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