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研究动态
研究活动
学术动态
培训咨询
学术通讯
商会论坛
  学术通讯
首页学术动态
陈乃醒:深化供给侧改革 构筑中国现代制造新业态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2015. 12. 23
 
       一、解题
        1、什么是供给侧?
        供给是相对需求而言的,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体系中一对十分复杂的既矛盾又融合的整体,二者的内涵、相互关系,以及运行规律等,包含着深奥的理论体系。重点不在这里。但是必须大体明白一下什么是供给侧,同时知道我们企业是属于供给侧一边的。
供给侧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从字面理解就是供给这一边;按意思理解就是,关于供给方面的一些问题。和供给侧相对应的就是需求侧,二者合在一起,就是关于供给和需求的一些问题。我们企业是制造产品的,并通过市场供给需求者,就此而言属于供给一方,因此在供给一侧。
        2、什么是业态?
        所谓业态就是产业存在的总体状态,它是说在一定的经济体制的条件下,由科学技术水平、结构,以及运行模式等所反应出的产业存在的总体状态。
现代就是现代化,现代化的新业态,就是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前列。按照这一要求,中国目前还相差很远。
        中国现在的业态,可以这样概括,即在初级市场的条件下,科技水平比较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在经济运行模式中,还存在计划经济的影响,因而供给体系质量不高,效率低下。差距就是潜力,就是动力,就是前进的方向。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给侧改革的论述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由他主持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以前也多次提到供给侧改革的问题。前不久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讲了这个问题。
这些讲话虽然简单,但是传出了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指出了今后改革的重点在哪里。这就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是指导经济工作的总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1、从现实看
        第一、旅游扫货的启示。近几年来,中国每年出国旅游人数超过1亿,成为国际扫货客,价值超万亿。而扫货的种类不仅包括一些奢侈品,而且包括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甚至有牙膏牙刷等。这说明中国的供给出了问题,供给不能满足和适应需求,二者脱节。很多产品中国还不能生产,能生产的但质量差,性价比低,或者是服务不到位。
第二、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大。四年下行四个台阶,触底反弹仍不清晰,如果不能在明后两年内扭转,后果将难以设想。因为中国经济还处于粗放状态,如果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就不能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
        第三、强军形势严峻。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但是目前世界并不太平,只有强军才能保持世界和平,只有不怕战才可能有不战。
        2、从长远看
        第一是2020年的发展目标。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要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全国所有贫困县都要脱贫。
        第二是实现两个100周年宏伟目标。按照邓小平的设想,本世纪中叶,中国要达到那时的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第三是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三、新业态的五大标志
        1、市场决定
        交易双方都是遵照市场规则进行的,买卖自愿,等价交换。因此,对于供给者来说,若要能生意兴隆,需要做到的事情很多,其中两个问题是比较重要的。 首先必须有一个好产品,其次必须诚信。
        2、运转灵活
        与上一个问题相联系的是,真正的市场决定,运转灵活表现为优胜劣汰,交易双方都是用脚表态,随时都可能成交,随时又可能中断交易。在一个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国际市场联系比较紧密的情况下,需求方对供给方的挑选余地大,可以比较好地对经济运转中的领域加以校正。
        3.先发优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需求方要求比较高,比较挑剔,这样就能够促使供给方能及时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创新发展,发挥先发优势,不断创造新产品。
        4.优质高效
        新业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促使下,供给方在不断研发新产品的同时,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流程,做到生产和服务的优质高效。
        5.供需适度
        为了保证社会经济和的协调运转,首先要保证供需适度,这是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在一个经济高效运转的国度里,供需一定要相互协调,或者说供需平衡。在这里,除了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外,还要发挥行政作用。
       四、实现新业态需要四个转换
        1、转换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对指导工作所进行的思考。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思考的方式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在相同的经济社会形势下,思考的方式也会有差别的,这里的关键在于哪种思维方式更贴近实际,更有效率。说实在话,面对经济增速下滑的形势,各级领导都很着急,也都在吸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思考,但效果不太明显。现在习总书记调整了方式,以经济领域最基本的一对矛盾,皆从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问题,大家更好理解了,问题找的更准确了,原来问题出在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要求上,这将有利于增加调控的精准度。
        2、转换发展动力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前三十年中,经济建设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着解决国民衣食住行的问题展开的。在发展中,不能说没有技术进步的因素,但比较微弱,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主要是依靠增加人力实现的,也就是说主要依靠发挥利用人口红利实现的。而当人口红利开发利用殆尽,经济发展动力很自然地将转换到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拉动的模式上来。这也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规模开始与人口规模相适应了,这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3、转换运作角度
        和上一个问题相联系的是,如果说中国过去对人口红利的开发利用是初级形式的,即主要是对人的体力方面的开发利用,那么今后将开始进入人口红利开发利用的高级形式,即主要是对人的脑力方面的开发利用。这也就是说,教育红利开始对拉动经济发展发挥主要作用了。因此,对经济发展运作的重点,将主要转换到调动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上来。
        4、转换发展模式
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国际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将要以过去主要是国内发展为主的模式,转换到以国内、国际并重的发展模式上来。所以,国际投资增加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五、三个促进
 
        1、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
 
        新业态将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对中国来说很重要!所谓劳动生产率就是按人平均的实物或价值量的多少。目前中国虽然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按人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排名第84位,低于非洲、拉美许多国家。贫困人口的脱贫,以及迎接老年社会的挑战,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水平等,都必须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2、促进“互联网+”与“大数据”的运用
 
        实现新业态,要求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先进科技手段,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互联网+的意思就是各行各业+互联网,也就是各行各业都要把互联网运用起来,制订计划,组织生产,传递信息,销售产品,开展各项业务管理等。互联网替代人工以后,就要将相应的人员减速下来,否则就达不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大数据的基本功能是寻求发展规律,它的容阈的无限性和使用的有限性,决定了相关数据的真实性,以及相关模块的标准化、系统化和系列化。这就为人们在企业、部门,以及社区运用大数据提供了可能。
 
        3、促进 “一路一带”建设和中国在国际竞争中价值链运行位置的提高
 
       “一路一带”是中国发展国际贸易的新举措,是对中国古丝绸之路的复兴和拓展。对于它的意义,不尽在于本身有多大的利益,更重要的在于中国展现了开拓国际经济的策略和自信。在大家正处于迷茫状态,有人突然站出来,大喊一声“跟我来!”那么这个人将来可能就是领袖。实践证明,中国对“一路一带”的拔草是对的,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拥护。而“一路一带”的实现,需要有制造新业态的托底,需要深化对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拿不出新产品供给国际市场,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六、新业态离不开两个坚持
 
        1、坚持工业为主导的方针
 
        第一,中国的实践很可贵。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提出了实现工业化的目标。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已经建设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比较齐全的军事工业体系,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二,国际经验教训要汲取。在国际上,坚持工业化道路,做得最好的是德国。德国最可贵的经验是,紧紧抓住制造业不放松,坚持不渝地提高产品质量,始终不忘制造业的结构调整,重视科技创新,开展专业化协作,从而建立了坚挺的国民经济构架。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实际上是经济危机),德国所受影响最小,关键就在于此。
        国际上也有些教训值得记取,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在二战后不久就成为世界第一第二的经济体。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便开始产业结构大调整,对所谓价值低的产品全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产业空洞化。同时发展虚拟产业,造成经济虚拟化。以至于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不得不引进中国中小企业,实行再工业化。日本则在最近的三十年里,经济毫无起色,很可能在二十年后被边缘化。
       第三,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主体。
 
        2、坚持改革开放
 
        第一,鉴于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因此要围绕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深化改革,围绕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扩大开放,完善科技交易市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让科技人员活起来,富起来。
        第二,深耕三农。要搞活农村经济,使一二三产业在农村协调发展,要通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拉动农业机械的大发展,通过科学种田,提高农业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粮食安全。
 
        七、实现新业态的基础在企业
 
        以上内容对企业都是适用的,这里再谈些具体做法。
 
        1、企业要有创新发展的长期战略
 
        在国际经济逐渐发达的今天,任何企业的竞争,都带有世界竞争 的性质。世界竞争的核心在科学技术。企业是一国竞争力的基础。企业创新的规律在于“三全、五不、一孤峰“。
        三全:就是全面创新、全员创新和全过程的创新。
        五不:一是,不要以为创新只是企业科技人员的事,企业所有人员都要创新;二是,不要以为创新只是产品生产过程的创新,企业所有部门都要有创新;三是,不要以为企业创新就是完全将旧的生产系统推倒,换成新的生产系统,多数企业都是通过小改小革完成的;四是,不要以为创新只是企业领导的事,其实企业创新不能离开所有实际操作岗位;五是,不要以为企业创新只是老企业的事,其实新老企业都不能忽视创新。不要以为创新离你很远,其实创新就在你身边;也不要以为创新很神密,其实解决问题就是创新。
        一孤峰:也就是“孤峰原理”。这就是说要发挥优势,企业创新要从优势 环节入手,以节约成本,取得最好效果。(百度百科中有详细解释)
 
        2、要有一个好产品
 
    企业和社会对话的媒介是产品,社会通过产品认识企业。所以,企业要有一个好产品,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一个好产品的生产展开。
 
        3、强化企业技术改造
 
        企业生产的好产品是通过坚持不懈的技术改造形成的。
        4、强化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是好产品生产的重要环节。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节约时间。
 
        5、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
 
        企业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要有具体项目,企业管理方面的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市场开拓等。先进的技术手段要替代人力,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
 
        6、加大投入
 
        企业赚了钱,要有一部分投入到技术创新上来。坚持努力,常年不懈,必有成效。
 
        7、重视员工培训
 
        企业在职职工的培训,重点是突破生产的疑难环节,增大培训效果。
 
        8、重视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的三个层次,重点是一把手工程。
 
        9、形成蓬勃向上的企业文化
 
        蓬勃向上的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表层文化、制度文化、道德文化,作用各不相同。
 
        10、始终践行“全民创业,万众创新”
 
        中小企业要创新,大企业也要创新。要相得宜彰,共同促进,各有分工,走好创新强国路。创业创新是一种精神状态,要永远走在两创的路上,永不停歇!只有这样,国家才会永世不衰。
        八、结束语
   
        恒则远 思则新;
        知人者智 知已者明;
        识大体心明眼亮 欲固本明察秋毫;
        战明后两年,促使国民经济触底反弹!
 
(陈乃醒: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原主任,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2015. 12. 23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链接 | 研究所介绍 |
本网站内容未经无锡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研究所许可 不得转载或引用
Copyright www.bijia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锡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研究所 苏ICP备13047341号 你是第 个访问者